5/13星期四
「我要一杯小杯的美式咖啡,要加奶精不加糖」,很清楚的指令對吧!這也是要學習的喔!
在高雄的7-11買咖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,店員出錯率偏高,幾次下來我開始生氣了,到底有沒有訓練啊?怎麼跟台北差那麼多?這一氣,評斷和比較都出爐了,越想就越生氣。怎麼辦?我的情緒要誰負責?寫一封信去客訴,想辦法讓那個出錯的員工走路。天啊!想到有人會因為放錯糖或奶精,就沒了工作,好像有點小題大作喔!
麻煩的是出錯的還不只一家,在我客訴還沒成功前,我可能還要受很多氣吧?我快快回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,有沒有可能從我自己先完成修正呢?結果靈感來了,星期二我家姪子突然哭著不想上學,搞的婆婆媽媽們團團轉,小王子一直說他不要這個不要那個,但我們知道他的不要並沒變法產生任何行動,大家還是一頭霧水,這讓我很想大聲的告訴他:「請你告訴我,你到底要怎樣?」(不過當時我還是耐住性子盡量哄他上學)。
有一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,又想起有一次因工作的關係上了卡內基的課,講師做了一個實驗,要大家說:「我不要蘋果」,他問大家腦子裡想的是什麼?天啊!怎麼都是蘋果,可我明明是不要的啊!我終於知道點咖啡的事發生什麼問題了!因為我從來都不對店員說:「我只要加奶精」,我始終是說:「我不要加糖」,然後就一直被加糖。
但在台北時我也都是這樣說的啊,為什麼都沒事呢?想想我在台北家的樓下7-11或公司附近的7-11買過多少次咖啡,跟店員都能聊上幾句,默契肯定是有的,我帶著我個人過去的習慣,硬要新的店家配合我的習慣、聽懂我的語言,而我又拼命強調「我不要的」,對店員真是挑戰,是有點嚴格哦!
如果我不堅持我的習慣會怎樣呢?今天換了一家新的便利商店,從頭到尾我都是覺醒自己的狀態走向櫃檯,「我要一杯小杯的美式咖啡,要加奶精不加糖」,這過程簡單順利就擁有一杯不再帶著脾氣走的咖啡。
「我不要」並不能幫我走到我想去的目標,因為「我不要」背後可能藏著我不想面對的問題,不是真正的溝通,「我不要」讓別人不知道該怎麼跟我相處,「我不要」把我跟人的距離拉遠…。
親愛的,從現在開始,當我又習慣掉入「我不要」的思考和表達時,能經過祢的提醒轉化成「我要…」。那我先練習跟祢表白一下好了,「我要」祢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我身邊!哈哈哈…
留言列表